可能成為革命性力量
據美聯(lián)社報道,這臺間苗機被命名為“生菜機器人”,主要用于為生菜幼苗間苗。(在農作物種子出苗過程中或完全出苗后,采用機械、人工、化學等人為的方法去除多余部分的幼苗的過程,稱為間苗。)通常情況下,20名工人人工完成的間苗工作,這臺機器可以在相同時間內完成。
目前,由于對精密性的需求,那些供應市場的新鮮蔬菜水果、尤其是在采摘過程中容易受損的品種,更為抵觸農業(yè)機械化。而這也成為農用機器人這一領域發(fā)展的瓶頸。
不過,研究人員正借助高級傳感器、強大的電腦運算能力、計算機視覺系統(tǒng)、機器人硬件、GPS定位系統(tǒng)等技術,讓農用機器人適應更精密的作業(yè)。當然,由于需要大量高新技術的支持,大多數農業(yè)機器人無法在幾年時間內就獲得大范圍的商業(yè)推廣。
然而,“生菜機器人”卻成為農用機器人未來發(fā)展的一個雛形。業(yè)內人士指出,對有著“美國色拉碗”之稱的薩利納斯谷來說,這些農用機器人可能成為一股“革命性的力量”。
勞動力減少促發(fā)展
其實,美國農業(yè)領域許多部門已經幾十年依靠機械化,甚至是采摘水果和蔬菜方面也逐漸開始有機械化的跡象。不過,在全國范圍內,新鮮水果蔬菜市場的大多數產品還是依靠手工采摘。
在新鮮蔬果采摘的機械化領域,相關研發(fā)活動多年來處于基本靜止的狀態(tài),原因有兩點,一是勞動力充足、一是農場工人工會的阻礙。
近年來,隨著勞動力供應逐漸下降,以及來自國外同行的競爭,美國國內的農場主開始嘗試借助機械化的力量,一方面緩解勞工荒,一方面降低成本。而美國政府、風投公司等也提供了一定的支持。
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生物和農業(yè)工程教授斯塔夫羅斯·武尤卡斯說:“我們需要提升工作效率,但目前沒人想在農場工作。”